好莱坞套路拍片法,你知道几个?

电影的出现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全世界每年都会产出成千上万部电影,当然能上电影院上映被大家看到的只属于极少的一部分,毕竟电影是个很耗钱的艺术,不是每部电影都有预算上院线的。

在国内,从电影院内走出的观众口中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又是一部烂片!”,确实,国内的电影质量也就不想吐糟了,聪明的老司机们都会选择看好莱坞电影,好吧,那么我们来说下这个“烂”到底烂在哪?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剧本太烂,剧本剧本一剧之本,为什么会烂?这个原因就是回到我们开头说过的问题,因为各种各样类型的片市面上已经太多了,编剧们又缺乏新意,所以都是些生搬硬套的老桥段,最终电影不尽人意。那大家会说了,只有国内编剧会遇到这种尴尬的问题吗?电影圣地好莱坞呢?其实好莱坞的编剧们也一样会遇到这些问题,相较于国内,好莱坞的电影行业已高度产业化,在强大行业数据的分析下,制片人能够准确把握观众口味,形成一定的套路拍片方法,下面我们来介绍下几种比较常见的套路拍片思路,虽然比较狗血而且基本都属于网络短片电影,但也有可以借鉴的地方。

一,恶搞片

诸如《拯救瑞恩的私处》、《我的肥仔乡巴佬婚礼》、《奥巴马-克林顿星战You Tube恶搞秀》,光看这片名你是不是就觉得很狗血,这类片基本都是以喜剧为主,中间还会带些黄色小笑话,剧情上面也不讲太多逻辑,就图一乐,不过恶搞片在好莱坞还是挺受欢迎的,导演也可以带来一些不错的收入,所以何乐而不为呢?顺便说一句这种片在电影节上是绝对吃不开的,不然艾德伍德恐怕就要拿好几个最佳导演了。(开个玩笑)

二,伪记录片

想要拍摄一部好的记录片需要花费非常多的精力,而伪记录片则较好的规避了这一点,也不用投资太多,毕竟只要“真实”就可以了,一些比较神秘的题材,观众会带着猎奇的心理迫不及待的想要观看,好莱坞已有许多成功案例。

三,笑话

一个好的笑话没准可以成就一个好的短片,在电影里加入各种各样的梗,再配上无厘头的剧情,一定能让观众笑翻天。

四,技术展示片

当年斯皮尔伯格的《侏罗纪公园》风靡全球,影片票房口啤双丰收,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用电脑特效塑造的如此逼真的恐龙,这在当时绝对属于一门电影新技术,而如今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不断更迭,一些牛人们可以不用演员就能完成一部影片,早期影响较大的短片《405》便是成功的案例,电影讲述的是一个飞机降落在高速路上的故事,大部分内容是用后期软件做的,视效可以媲美好莱坞大片。

四,参赛影片

如果你实在找不到题材,那么可以试试为参赛拍一部影片,一般举办方都会给一个开放性的命题,可以在此基础上充实,加工,润色,最后完成一部影片。

五,地点联想

世界上一定有某个地方某个角落你很想到达或者留有许多美好的回忆,可以以此为题材编一个故事,想一想把一些我们平时生活中真实的或者幻想中的人和事搬到这个地方来会发生些什么?是不是很有趣?

六,围绕人物拍摄短片

相信生活中一定会遇到一些奇人奇事,各种峰回路转的情节绝对是你无法预料的,正所谓生活是最好的编剧。我们可以把这个人物的种种经历改编成电影,也会是不错的选择,例如《千面人》就是通过范迪塞尔的亲身经历改编的,他也因为这部电影而爆红。

创作剧本其实并不难,关键是要抓住这三个环节

这是一篇关于我多年创作剧本的知识归整。我每次写作前都会看一遍我整理的知识体系,能让我更好的全面的思考我要创作的故事剧本。剧本创作并不全是感性的,它更多的是一个体系,一环扣一环,我下面将用最简单的解说来讲解我的剧本创作架构,希望能帮助同学们了解剧本创作的基本思路和重点环节。

我的剧本创作架构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关于思;2:关于审;3关于写

我们先说:关于思;

1:用一两句话,写故事梗概.

(这里要求简洁,就一两句话把你的故事讲出来,看看是否有趣,如果不能用一句话概括的故事,都是偏题的故事。如果一句话概括的故事不能打动你就不值得创作。关键你要多写,不断挖掘有趣的故事梗概,直到找到你满意的一个故事,这很重要。)

2:构建故事主框架

(用三百字写故事的主线情节,不要多,按照三幕式结构简单构建。开始,经过和结束。按照我的经验烘托阶段是最难写的,写不好很容易出现尿点,所以先把想到的写进去,尽量不要太夸张不然不好落地。)

3:你的故事在探讨一个什么样的命题

(故事的内核思想是什么,这是很多创作者忽略的。很多写作者只管写的爽,却忘记了你要讲一个什么命题抛给观众去思考,这也是创作者思想境界的分水岭。观众和你的主人公一起经历了一场大冒险不能是无意义的,一定是对他的人生是有深刻改变的,能照射到现实的意义。我们回顾钢铁侠托尼,他的每一部影片人物都是在成长,都是在启迪生活的意义,从一个纸醉金迷的花花公子到拯救生命的而牺牲的有担当的男人,这才是角色在故事中真正的魅力。)

4:构建故事背景,找到讲述故事的切入点。

(故事背景是很重要的,它看上去和主线关系不大,但能丰富你故事的世界观和丰满你的角色很人物关系。能为你写主线情节提供很多信息依据和情节看点。)

我们再来说说:关于审;

1:如何让你的故事看上去更整体,主线清晰。

(这是不是一个加分标准,而是一个合格线标准,但及其重要,我看过很多人写的剧本主线情节都是乱的,就算过程有不错的看点也是一部失败的作品,所以审核主线的完整性和情节是否逻辑清晰是非常重要的。漫威的数亿美金的电影,主线情节的非常简明清晰的。不需要你把主线写的非常复杂,否则你将花大量笔墨去填坑。而故事时长是非常宝贵的,)

2:确定故事的高潮看点和其他几个重要看点。

(这是深入写作下去的前提,这个过程要反复推敲,哪些看点适合故事主线以及你将要探讨的故事内涵。)

3:整体和局部的烘托

(烘托就是故事的“承”。说白一点就是吸引力,无论是全剧本还是独立的每场戏都有它烘托的部门,烘托做不好就会有尿点,观众就不想知道你后面的看点,那将是糟糕的,对我来说烘托比看点更难处理。所以你要好好检查你故事的烘托部分是否有足够的抓力牵引着观众不断的看下去。)

4:检查人物和人物弧线

(找到核心主角,他们的使命是什么,内心需求是什么,行动的动力是否足够强大。在整个故事的发展中是否走完了各自的轨迹,有没有激发出情节的内在意义。)

5:情绪和节奏

(这也是很多人忽略的,只管按照一个常规的格式写作,却忘了故事本身所特有的情绪和节奏。情绪和节奏就像一首歌的旋律,每一首情歌都有它独特的旋律,找出你的故事的独特性构建它特有的旋律。有人会问我如何构建故事的旋律,很简单,你一定要思考你的故事在讲一个什么命题,它的核心内涵是什么,用什么样的视角来讲述是最好的,这将决定你的故事情绪和节奏。)

6:减法,删戏——时间和成本控制。

(控制时间和成本是一个优秀编剧必须掌握的技巧。剧本不是小说,如何在单位时间内做到信息和体验最大,如何写出一个预算内的剧本,我之前的文章中有讲到。)

最后我们再来聊聊:关于写;

(写是关于整个思考过程逐步完善的,在我看来它更像是画一幅画,拿起笔时我们不可能知道足够的细节,但我们一定知道方向,就是我们要写一个什么题材类的剧本。于是我们便开始构建画面的外型,框架,内容,血脉,灵魂,细节…….)

1:先写大框架,写逻辑线。主要段落的看点和主情绪线。

(这是框架写作,上文中说到的故事梗概和看点和主线。)

2:再写故事细逻辑线,合理性。人物关系线。

(在主线和故事背景确定的前提下,思考检查调整故事的逻辑,伏笔和人物关系。这一步依旧是比较粗的,但让整体更规范和合理。也是剧本的核心价值。)

3:在调整每一场戏的情绪和人物表演,戏核。细节的暗示和伏笔。

(在大框架却定的前提下写具体的每场戏,戏剧冲突,人物表演,每场戏的情绪,每场戏的筹码。)

4:打磨台词。

(最后打磨台词和表演,我通常还会算一下每场戏的时间,这是费神的功夫,但是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通常落地的也是我。不想花钱去拍不可能拍的完的戏,再说本来就紧吧的预算。)

以上就是我大致的写作思路的总结,让复杂的知识成为体系,是你成为一个不断自我学习成长的关键,希望我的知识对您是有用的。

关于电影的几种景别,你能一眼识别出来吗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景别的概念。

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从某中意义上讲,景别的选择就是摄像者画面叙述方式和故事结构方式的选择。不同景别,往往表现着不同的视野、空间范围、视觉韵律和节奏。景别不同,表现内容和功用均不相同。

搞清楚了什么是景别,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景别分为哪些

想必大部分同学都听说过一些熟悉的名词,例如远景、近景、特写、大特写等等。这些听起来很简单,拍起来其实跟听起来是一样的简单。不过什么时候用远景,什么时候用全景,什么时候用特写,大特写和特写有啥作用?相信知道的人就不是很多了。同时不同的景别可带来不同的观赏感受这就是景别的魅力,在正式的介绍之前,先上一张图让大家对景别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在一般的视频拍摄中,景别的划分通常有两个方式,一种就是以被拍摄人物角色在画面中被截取部分的多少来进行划分,另一种就是以被拍摄景物在镜头画面中被截取部分的多少来进行划分。按照造型风格和表现风格来分,景别可分为全景系列和近景系列。其中全景系列包含了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近景系列包含了中近景、近景、特写、大特写。

为了大家了解的更深刻下面就用经典的大片来详细介绍。

例图:出自电影《龙门飞甲》

大远景:一般用来确定当前事件发生的大场景,同时也为后面的镜头确定故事的情节关系。大远景典型的拍摄用法都是用于表现地域的广阔、大城市的天际线、一片街区或者一片大海等等。一般都是采用静止镜头或在不改变镜头画面结构的情况下缓慢移动拍摄,努力营造一种宁静、深远、空旷、广阔的意境。一般情况下我们在一部电影的一段情节开场或结尾经常看到此类镜头。

例图:出自电影 《哈利波特》

远景:相对于大远景来说,远景中的被摄人物或景物通常占镜头画面的1/2甚至1/3左右。它的目的是展示当前的地点、被摄主体和行为。这也是一般视频拍摄中最为重要的镜头,它包含了一段视频片段的几乎所有要素,远景可以描绘一个足球场、度假中心或者一片海水浴场。此类镜头为视频片段定下了基调,并且展示了主人公的活动空间。

例图:出自电影《2001太空漫游》

全景:字面意义上来说就可以了解,把一个人头顶画面顶端,脚踩画面底端,就算全景景别了(人物的全身都可见)。不过“顶天立地”的拍摄感觉出来的人很“傻”,所以我们要注意在拍摄全景时要在头顶和脚底留出来一定的距离,除非及特殊的情况下,不建议主体人物紧贴视频边框。

例图:出自电影《亡命驾驶》

中景:中景的镜头画面范围一般是指从人物的头顶到膝关节或者腰部的画面。不过千万不要把画面卡在膝盖和腰部,这是拍摄视频的大忌。同时也不要截取到手腕、脚腕等部位。中景和全景的区别在于包容景物的范围有所缩小,环境处于次要地位,重点在于表现人物的上身运动。中景画面是叙事性的景别,所以在平时的视频拍摄中占的比例较大。中景在两人或三人的对话场景中使用最频繁。脸部的表情和身体语言都能在此景别中得到很好的体现。而镜头中还包含了足够的背景,可以让观赏视频的人获得更丰富的信息。

例图:出自电影《闪灵》

近景:近景拍摄主要截取的范围是在胸部以上。通常此类拍摄主要用于体现主人公的表情和部分肢体动作。近景和特写的表现手法类似,即视觉效果比较鲜明,有利于对人物的容貌、神态、衣着细节、动作进行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感情交流,揭示人物内心活动。

例图:出自电影 美版《午夜凶铃》

特写:特写镜头是拍摄人像的面部,或被摄物的局部所采用的镜头。特写镜头有很多变种,但是总体上拍摄人物是从肩旁上方截取画面。特写镜头是电影画面中视距最近的镜头,因为其取景范围小,画面单一。表现的对象在整个环境中突显了出来,造成强调效果。特写镜头能表现人物面部表情的情绪变化,使欣赏者在视觉上和心理上受到感染

8个关于电影中的冷知识,你绝对不知道!

1.印度电影时间都很长,基本上每部都有歌舞,因为印度一年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很炎热,观众们希望能在电影院里一边乘凉一边打发时间。尤其是对于最广大的贫民来说,花一笔小钱在某个乡镇破电影院里待上半天看美女跳舞是他们最大的享受。电影时间太短,观众就会觉得没意思。早期的印度电影制片商为了迎合大众这一需求,通过在电影中加入大量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舞以增加片长。

2.《阿凡达》的票房为世界之最,全球电影票房历史排名第一。全球第一部票房突破19亿美元并一路到达27亿美元的影片。《阿凡达》以17天的时间,全球票房突破10亿美元,为历史速度之最。2009年的全球票房27.517亿美元,其中中国内地的总票房为13.3亿人民币,也是中国目前票房最高的一部电影。在北美的票房是7.497亿美元,也是北美票房最高的电影。

3.在电影中,经常发生车辆的追逐枪战,这已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情节,一颗子弹打中汽车就会爆炸,事实上并不会如此,汽车只会发生燃油泄漏而已,如果你觉得这样不要看,那你需要自己动手设置了,光是依靠汽车油箱没任何用处!

4.在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电影《大白鲨》之后,许多人认为鲨鱼是嗜血的生物,和鲨鱼相遇并不是好兆头。但这并非完全正确。鲨鱼很少攻击人,致命案例甚至更罕见。另据统计,2018年6人死于鲨鱼袭击事件,而每年大约有1亿只鲨鱼死于人类的手中。

6.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女主娜塔莉·波特曼打败了2000个竞争者,才获得玛蒂尔达这个角色。

7.《大话西游》这部电影前前后后花费了6000多万港元,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电影上映后票房惨淡,还一度被当作发行失败的案例。该电影是周星驰星彩电影公司的“开山之作”,没想到公司也因为这部电影赔到破产。1996年,电影《大话西游》被送到了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播放后,深受北影学生的喜爱,引发了较大的讨论。北京电影学院甚至成立了一个课题研究这部电影,对这部电影的喜爱之情可见一斑。在北影学生自发的宣传下,电影迅速风靡全国。

8.《七龙珠》的主角为什么叫孙悟空?因为西游记在亚洲影响很大,尤其是日本,1984年漫画家鸟山明打算把中国古代龙珠传说和《西游记》结合成为一个搞笑漫画《龙珠》,龙珠就这么来了,他用了西游记里面的一部分人物原形进行改编,可以说是借鉴吧,画出了一部经典漫画。

有用的知识又增加了!电影院选座位小窍门

不同大小的影厅,选座原则不同。第一类IMAX厅及大厅,一般最佳观影位置在9-10排前后居中位置即可。第二类中厅,最佳观影位置在7-8排前后居中位置。第三类就是小影厅,最佳观影位置在5-6排前后的中间位置。

买电影票之前除了要核对自己的时间和行程安排,还要选一个好的座位,座位选的太靠前或者太靠后观看电影的时候都会不舒服,实在不知道怎么选座的其实可以自己在网上订票,选座位的时候点击下方的“帮我选座”。

不同大小的影厅,选座原则不同。从目前全国各院线配置来说基本分成三类,第一类IMAX厅及大厅,银幕宽度在15米以上或座位在200座以上,座位在21-25排左右,这类大银幕影厅由于影厅空间较大,选择在中间排数靠前一点即可,一般最佳观影位置在9-10排前后居中位置即可。第二类中厅,银幕宽度在10-15米之间,拥有100-200的座位数,座位排数在15-20排左右。选座原则与大厅类似,同样是选择中间位置即可,最佳观影位置在7-8排前后居中位置。

第三类就是小影厅,小影厅银幕宽度在10米以下,座位100以内,座位排数通常拥有8-14排,小影厅整体空间小,选座时要选中间稍靠后一些的位置。由于整体排数少,因此即便选择靠后一些的排数实际上距银幕的距离也并不算远,不会影响观影和视听效果。一般小厅最佳观影位置在5-6排前后的中间位置。

电影科普:你知道电影起源于哪里吗?

这次我为大家讲述电影起源的故事。电影的起源竟然和一种动物有关系,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往下看吧!

震惊!

故事是从一匹马开始的……

事情起源于1872年的一天: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酒店里,斯坦福与科恩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马奔跑时蹄子是否都着地?斯坦福认为奔跑的马在跃起的瞬间四蹄是腾空的;科恩却认为,马奔跑时始终有一蹄着地。争执的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就采取了美国人惯用的方式打赌来解决。

他们请来一位驯马好手,想让驯马好手来裁决,然而裁判也犯了难,因为单凭人的眼睛确实难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马蹄是如何运动的。于是裁判的一位好友:摄影师爱德华·麦布里奇知道了这件事,表示可由他来试一试。于是他就想了一个办法:

在跑道的一边放置了24架相机,排成一行,相机镜头都对准跑道。在跑道的另一边,他打了24个木桩,每根木桩上都系上一根细绳,这些细绳横穿跑道,分别系到对面每架照相机快门上。一切准备就绪后,摄影师牵来了一匹骏马,让马从跑道的这头跑到那头。当马经过这些区域时,依次把24根引线绊断,24架照相机的快门也就依次被拉动而拍下了24张照片。

摄影师把这些照片依次拼接起来,相邻的两张照片差别极小,组成了一条连贯的照片带。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摄影师把这些照片依次拼接起来,相邻的两张照片差别极小,组成了一条连贯的照片带。

根据这组照片,终于看出马在奔跑时,所有蹄子都腾空。按理说故事到此就应该结束?不,不,不。在人们一次无意识地牵动24张照片后,各张照片中那些静止的马叠成一匹运动的马,它竟然“活”起来了!

于是就形成了最早期的电影。

就像小时候买的小人书一样,

页脚的一个个小人在快速的翻页时,

会动起来也是应用了这样的原理。

好了,电影起源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小朋友们也可以拿起手中的画笔,制作属于自己的“小电影”,体会画面动起来的奇妙。为了让小朋友们更多的了解电影,今后未来剧院会陆续介绍关于电影的小知识,敬请期待!